汪姓祠堂

徽州三雕

“徽州三雕”是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木雕、石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 “三雕”主要用于民居、祠堂、牌坊、庙宇、园林等建筑物的装饰雕刻。

婺源汪口村俞氏宗祠梁架,俞氏宗祠是徽州现存木雕最精美的清代祠堂。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徽商财力的增强,炫耀乡里的意识日益浓厚,但由于礼制的限制,民居不能过于宽阔(徽州山多地少,可用于建筑房屋的土地有限也是原因之一),有着丰厚的金钱却不能大建房舍的徽商不得不在封建贵族宽敞华丽的府邸之外另辟蹊径,走小而精的路子。于是,秀丽精美、清新淡雅的”三雕”应运而生,并得到蓬勃发展。

歙县汪口村俞氏宗祠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700平米,以细腻的雕刻工艺见长

徽州三雕

宏村承志堂是清末徽商汪定贵的居所,为建这栋豪宅,仅木雕一项工程就耗费了二十位木匠四年的时间。

砖雕

浮雕砖雕

砖雕作为一种独特的壁饰,被广泛运用于徽州建筑的门楼和门罩,以及官邸或宗祠的八字门墙上。徽州民宅的门楼由”楼”和”罩”两部分构成,统称门罩门楼, 下方以砖雕图像镶嵌在花边图案的框内。木雕在”三雕” 中数量最多,遍布民居、祠堂等建筑物木结构的各个部位,如梁架、隔扇、槛窗栏板、栏轩、挂落等,艺术质 量也最精。

北岸吴氏宗祠百鹿图

歙县县城的许国石坊

南屏石鼓石雕

石雕大部分用在石结构的建筑物上,如牌坊、桥梁、民宅的基础部位或祠堂的石栏板、云鼓、须弥座上以及墓葬建筑上。

渔樵耕读

“徽州三雕”依附于建筑而存在,建筑与人朝夕相伴,作为徽派建筑重要文化元素之一的”徽州三雕” ,除了予人以视觉上的审美愉悦以外,在宣传儒家思想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成为儒家文化教化的一种符号。

马上蜂猴(马上封侯)

儒家思想中的读书入仕 、 忠孝节义、中庸和谐等特征在徽州被演绎成一个个故事, 定格成一幅幅”三雕”图画。 “三雕”作品在表现儒家文化的本质特征时,采取的是深入浅出的表现方式,而不是说教,取材也都是普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戏曲唱本、文学故事、神话故事、名人轶事,手法含蓄,象征意味浓厚,所以也最容易被老百姓所接受、吸纳。徽州人从一生下来就生活在这样一种儒家思想的氛围之中,耳濡目染,每天都在进行精神陶冶。

胡氏宗祠最广为人知的便是”荷蟹“图

徽州山多田少,是一个”寄命于商”的地区。在中国”重农轻商”的社会风气下,徽州人不仅不歧视商人,而且以经商致富为荣, “三雕”作品中也有体现。

譬如, “八仙过海”是道教故事, 但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寓意“与徽州商人在商海中竞争有会心之处,所以”徽州三雕”也非常喜欢刻画这一题材。三雕不仅雕刻”八仙“,还单刻八仙的八件法宝:葫芦、扇子、渔鼓、花篮、阴阳板、横笛、笊篱、宝剑,称”暗八仙” 。

志诚堂

现存于黟县卢村的木雕楼建于清道光年间,屋主卢帮燮是当时的朝议大夫和奉政大夫,除此之外,他还是一名徽商,卢村人至今仍称他为”卢百万” 。木雕楼内无处不雕,像一部立体的连环画,屋内天井四周的木门腰板和裙板上所雕刻的中国经典故事有”苏武牧羊””王羲之戏鹅””唐师奶乳””八仙过海”等,寄托着屋主希望励志后人的美好心愿。

明清徽商收藏了大量美术珍品,为了临摹珍品,大批名画家来到徽州以雕刻草图换取临摹权,绩溪龙川胡氏宗祠荷花群版草图便出自明代大画家徐渭之手(三雕技艺与徽商的关系可见此文)。

部分图文选自《徽州:捡拾历史的碎片》。

2016-06-30

张建平

 

发表回复